《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新書發表暨巡迴講座 新聞稿 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學者籲農業治理改弦易轍 世界知名環境智庫「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所出版的《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一書的計劃主持人丹妮爾•尼倫伯格(Danielle Nierenberg),在看守台灣協會與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的邀請下,於8月13到16日來台,一共在台北、台南、美濃、台東等地舉行四場演講,分享她走訪漠南非洲25國,從這些飢餓情況最嚴重、農村社區處境最水深火熱的地方,所挖掘出來的農業創新故事,並聆聽台灣從事有機、自然農法的農民精彩的經驗分享。其中在台南場,總部設於台南善化的「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主任紀岱農(Dyno Keatinge)也簡報了亞蔬的工作和成果,而台北場則由台灣農業專家郭華仁教授與長期關心台灣農業議題的彭明輝教授共同與談,從台灣觀點出發,說明台灣農業未來所面臨的險境以及應該改革的地方,四場講座的內容都相當精彩,極具啟發性。 丹妮爾指出,由於亞洲、非洲、歐美分別對肉類、小麥、生質燃料的需求快速增加,使得全球糧食價格處於強勢上漲的壓力,加上氣候變遷,未來農業將面臨嚴峻考驗。雖然農業是人類生存基礎,然而近年來各國政府與國際機構對農業發展的投資,卻接近歷史最低,直到最近才因糧價屢創新高,阻礙賑飢並威脅數億人溫飽,才促使各國政府與國際機構考量大量投資於農業。然而這股新的投資浪潮,應以這塊農業條件全球最惡劣的非洲大陸所滋生的農業創新方法為指引,以將農業帶往永續的方向。 丹妮爾說,非洲農民因為貧窮,無法負擔得起綠色革命所採取的化肥、農業與機械設備,然而卻也激發了他們的創意。他們為了灌溉,用簡單機械原理所製造出來的人力泵來抽取地下水,同時不只是依賴地下水,更善用有限雨水資源,包括挖掘梯形池塘收集雨水,並利用滴灌系統來減少水資源的耗用。此外,他們利用綠肥/覆蓋作物,一方面增進土壤肥力與生物多樣性,也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減少土壤侵蝕與控制雜草。 他們透過審慎規劃的輪牧制度,增進土壤養份,提高土壤保水力,恢復原本岌岌可危的牧場以及當地的河流。他們發展出獨特的農林業,利用會自然復育的本土樹種,不僅讓農地回綠,也可降低土壤水份蒸發,並促進碳吸存,提高生物多樣性。同時這些本土樹種也發揮其經濟價值,包括作為飼料、薪材、食物,有些甚至有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他們運用保育型農法:不翻耕以維持土壤結構,讓水份留在植物根區;維持土壤覆蓋以保持水份,及時鋤草以減少水份競爭;種植植物性屏障與建造土梗梯田以促進水土保持――這種種方法皆有助於讓更多雨水轉成有益植物生長的「綠水」。 而為了教育下一代認識農業價值、激發青少年對在地生產食物的熱愛,烏干達有數十所學校與國際慢食協會合作,經營學校菜園,除了培養學童新的感官與口味,讓他們學習如何永續種植作物與烹調食物,並將農藝知識融入各科目,透過各種活潑方法讓學童從根本改變飲食習慣,並尊重農業真正價值。 非洲農民也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在非洲的分部合作,一起培育並推廣營養豐富、符合在地文化與口味,並可耐熱、耐旱、耐受非生物壓力、面對氣候變遷的蔬菜品種,尤其是營養價值更高、更能抵抗蟲害與氣候擾動的本土蔬菜。亞蔬的紀岱農博士認為,蔬菜的營養價值可以補主食之不足,讓營養更均衡,尤其是本土蔬菜,若促進其生產與消費,不僅可減緩貧窮,也可改善大眾健康。紀岱農博士以高營養價值的番茄為例,說明透過植物育種,可以增進蔬菜營養價值、提高其耐熱、耐旱、耐受非生物壓力等特性,以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另外,亞蔬也發展出以接枝的方法,讓番茄接在茄子的根上,如此可減輕洪水對番茄的危害,同時提高番茄的抗青枯病的能力。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教授則從《2011世界現況》一書中提到的「參與式研究」談起,以冬季蓮霧與平地高接梨的技術創新為例,說明我國農民不乏創新能力,欠缺的是政府的治理方式。再者談到台灣農業永續經營的方向、以及達到該目標所仰賴的「農業基本法」,最後說明如何努力達成立法目標。長期關心台灣農業問題的清大動機系退休教授彭明輝則點出,我國農業與經濟發展方向若不即刻改弦易轍,台灣未來十年將同時面臨水資源不足、糧食不足、油價高漲、能源匱乏、交通癱瘓、GDP與所得下降、貧富差距惡化、惡性通貨膨脹、稅收下降及公共福利縮水等問題。彭教授認為,台灣應該停止學美國,而要學學非洲,才能在日益惡劣的環境中找到生路。而台灣糧食要永續,前提是要有新農民投入,要復育沿海漁業生態,並積極培育本土種小麥、大豆、玉米或其他飼料作物。 在台東和美濃,有許多在第一線耕耘的有機小農出席講座,並分享他們由慣行農法轉作有機農業的心路歷程,另外,丹妮爾在拜訪台東原住民部落時,對於當地致力恢復傳統小米文化的成果感到非常驚喜,也希望將台灣小農的故事轉達更多人。看守台灣協會常務理事也是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的周晉澄教授在主持台北場的講座時表示,《2011世界現況》所蒐集的種種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以農業生態農法為核心,同時也關注農民的生計、市場以及土地正義問題,層面非常廣泛。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常務理事江慧儀則評論道,本書強調以永續的方法營造生態農業景觀,維護生物多樣性,打造面對氣候變遷的恢復力,這些內容都與該學會所在推廣的樸門不謀而合。 《2011世界現況》中文版已於7月由看守台灣協會出版,欲知詳情者請見該協會網站:www.taiwanwatch.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