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奧辛的物理特性及在環境中的情形
看守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 鄭益明 譯
戴奧辛、夫喃和多氯聯苯共有許多物理特性,其中幾種決定了它們如何存在於環境中。戴奧辛和類戴奧辛化學物質不易溶於水,其揮發氣壓很低,表示不容易形成氣體。它們在生物體內易溶於脂肪,戴奧辛的這種特性使其積聚於食物鏈中。
戴奧辛常附著於土壤和水體的有機物,而停留於土壤或泥沼中,像是湖泊和河川的底泥。小量的戴奧辛會自水體轉變為氣體進入空氣中。而僅正好在某些條件下,這種化學物質最終才會被陽光分解掉。
總而言之,戴奧辛大部份是和空氣及水體中的粒狀物結合。當戴奧辛在土壤、底泥、水體和空氣中時,會附著於有機物。戴奧辛很難溶於水,而易溶於油脂,也就是說戴奧辛會有生物積聚的作用(積聚在體內)。一旦戴奧辛和粒狀物結合,就不容易釋出(溶出或沖掉)或揮發(轉變為氣體)。在其分子結構中帶有四個或更多個氯離子的戴奧辛非常安定,也就是說它們不會分解或改變為其它物質,僅會非常緩慢地被陽光分解。一旦戴奧辛在空氣中,會被光分解而去除、被雨水沖洗掉、如灰塵被吹走。這種化學物在土壤中不是埋於其中,就是經沖刷而進入水體。湖泊河川和海洋的底泥通常是戴奧辛和類戴奧辛物質在環境中最終的儲存場。
垃圾焚化是空氣中戴奧辛和類戴奧辛化學物質最主要的來源。戴奧辛依氣壓不同而以氣體或附著於粒狀物的形式存在於空氣中。通常它們附著於粒狀物,而由於粒狀物很小,可以存留於空氣中很常的時間,以及被帶到很遠的地方。這就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發現戴奧辛的原因。
在空氣中的氣化戴奧辛會被光解,然而大部份在空氣中的戴奧辛是附著在像焚化爐飛灰的粒狀物。由於粒狀物掩護戴奧辛免受日照,或粒狀物含防止光解的化學物質,所以附著的戴奧辛不易被光解。最終,空氣中的戴奧辛不是被雨水沖刷(濕沉降),就是掉落到地面(乾沉降)。
在土壤中未被沖刷掉的戴奧辛可以存留很長的時間。因為非水溶性,它們不會下降進入地下水。在土壤中的戴奧辛濃度,估計其半衰期約為25年到100年。在土壤最表面3公釐的戴奧辛會慢慢地被陽光分解掉,但是在這表面下的土壤就不受影響。譬如,密蘇里州時代灘表層1/8英吋受污染土壤的戴奧辛濃度,在十六個月後受光解作用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而以下的土壤中戴奧辛的濃度完全沒有降低。位於表層一英吋下的戴奧辛既不會往上移而氣化到空氣中,也不會隨雨水往下移,就是僅留置該處。(Freeman, 1987)由於戴奧辛長久存於土壤的特性,掩埋或其它造成戴奧辛埋入土壤的作法就造成環境中戴奧辛的儲存場。然而,戴奧辛會因油或含有機溶劑的化學釋液像苯或甲苯而移動,因為戴奧辛溶於這些物質(常在掩埋場發現這些東西)。由於戴奧辛溶於油性化學釋劑,且由其攜帶到距離甚遠的地方,在紐約州的愛渠鎮,戴奧辛就經由水道流到濤天白浪和臨近的海灣。
湖泊、河川和海洋底部的底泥是另一個戴奧辛環境中主要的儲存場。戴奧辛自空氣中沉降或經雨水沖洗下來進入水体,像紙漿和造紙廠等工業浸漏或直接排入水体。既然戴奧辛不易由水中揮發到空氣中,而且除非有有機溶劑否則光解也很緩慢,所以戴奧辛就像長留在土壤中一樣會長留在水体。一旦戴奧辛進入水体,就會附著在粒狀物和有機物上,而最終沉入水底。去擾動這些底泥會使戴奧辛再次進入環境中。譬如疏濬港灣,會再次把戴奧辛釋放出來。
戴奧辛在其沉降的底泥中,會被生物所吸食而進入食物鏈。由於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更小的魚如此下去,水系食物鏈的戴奧辛濃度就愈來愈高。大魚体內戴奧辛的總量,就是這隻魚所吃的所有小魚体內戴奧辛的總和。
美國環保署發現,人體內的戴奧辛主要是自食物中攝取的。空氣中的戴奧辛沉降到土壤、水體和植物表面。羊群、牛隻或雞鴨吃了附有戴奧辛的植物或飼料,戴奧辛就積存在動物的脂肪組織內。生活在受戴奧辛污染的水体中的魚也是一樣的情形。人吃了這些動物,戴奧辛就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戴奧辛不會經由植物和蔬菜的根莖進入,但是會經由浸蝕或逕流而進入水体,然後進入水系食物鏈。
總而言之,戴奧辛和類戴奧辛物質可在環境中存留很久,不會分解,也不會被微生物所代謝掉。一旦戴奧辛進入環境中,唯一去除的途徑就是非常緩慢的光解,或藏匿在像湖泊或河川底泥的環境儲存場中。戴奧辛並不一定就是永遠的停留在這些環境中的儲存場。戴奧辛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就像其在環境中一樣,就積聚在人體內了。(2000,2,29譯自Dying from Dio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