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生態限制

台灣水產養殖產業的沉痾-逃避問題與引進外來種


台灣水產養殖已有300多年歷史。原生種虱目魚是台灣南部的家魚,也是台灣水產養殖之濫觴。早期中國四大家魚隨漢族先民由中國引進來台;吳郭魚則是在1946年自南洋引進,也是台灣那個糧食匱乏年代,提供廉價蛋白質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1960年代後期,台灣改以外銷與經濟掛帥,養殖魚種由草食性的淡水魚種,逐漸拓展到食物鏈上方的肉食性魚種,養殖方式由粗放式的食物生產導向,轉向超集約化單養的生意導向;80年代起的鰻魚和近期石斑魚養殖是最顯著的例子。

突破種魚在人為圈養環境自然產卵的瓶頸,分工量產餌料生物,分期大量生產種苗,形成產業鏈,是台灣水產養殖的強項特色之一。但是盲目一窩蜂搶進、導致生產過剩,產銷失衡,價格崩盤;另外養殖環境汙染惡化,又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國土鹽化,面臨自然生態的反撲;此外長期濫用化學藥物(荷爾蒙、抗生素)、終至疫病爆發無法解決問題,進而頻繁改變養殖明星物種,甚至引進外來種企圖逃避問題,如此的惡性循環一再重演,卻也是台灣水產養殖的沉痾。

經濟: 

纜車政治又來了!!

今年7月份報載耗資13億元興建的台北市貓空纜車,先是歷經T16塔柱危機停駛,雖在2010年3月底復駛,台北市府也頻頻推出暑期低價搭乘策略,但是纜車車廂酷熱,夏季落雷、山谷強風頻頻,貓空纜車曾創下一個月內有21天因落雷停駛的紀錄,至今累積虧損金額已高達2.3億元。不僅虧損造成市府財政負擔,當初為了纜車配套將周邊山域人文古道與自然生態大肆開發破壞,如今貓空纜車積重難返、周邊生態旅遊資源也破壞殆盡。

貓空纜車慘痛教訓殷鑑不遠,自1989年推動的北投纜車,在社區居民長期反對、歷經涉及內政部次長、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的重大弊案停工後,於日前再度重啟環評程序,且纜車範圍涵蓋國家公園卻交由台北市府進行環評,北投反纜車人士再度集結。事實上北投纜車行經地熱谷、斷層帶,同樣有山谷強風問題,顯然比貓空纜車問題更多,而搭配北投纜車BOT之開發,北投周邊文史古蹟也正面臨拆除危機。

環境與健康: 

七十億人的崩世代到來


秋老虎的午後,我經過家門前大型廢棄物的垃圾堆,最頂上躺著一個用大樹的橫切面做的茶盤,樹的年輪仍清晰而完美,但是茶盤中間有一道裂 縫,大概因此會漏水而失去了效用,那是一棵七十幾歲生命的樹最後的下場。垃圾堆裡面還有很多看來大致完好的物品,心中有個疑問,人在地球上活到七十歲,一生中有這麼多必需品嗎?

這幾天,全球的人口達到了七十億人,不少國家歡慶新生命,紛紛尋找第七十億人,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卻不覺得開心,因為這些孩子出生在 「矛盾的世界」;世界環境生產的糧食因為綠色革命等科技發明而足以養活七十億人口,早已經打破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預言,甚至富裕國家有許多人為過度肥胖所苦,但卻仍有超過十億人飢餓貧困生活,而新興經濟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正在快速追上消費主義的風潮,只要想到你現在需要的所有事物,都要乘上七十億倍,七十億個茶盤、七十億支手機、七十億台汽車……

山林水土: 
經濟: 
社會: 

請面對現實

1972年,羅馬俱樂部出版《成長的極限》一書,首度提醒世人一個簡單的道理,在資源有限的地球上,不論是人口、資本或污染,都不可能無限制的成長。自工業革命之後,這個原本對人類而言是無限大的自然極限,在工業科技加持了兩百多年後,已戍忽來到人類眼前。雖然有人提前數十年發出警語,但人類仍盲目地追求經濟成長,在全球化市場上競逐利益,事實上早已通過一道道標示著「大難臨頭」的關卡而不自知;這宛若人們在一輛高速駛向懸崖的火車上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即使是最後的王者仍將隨其他亡者同歸於盡。

現在,台灣正面臨了水資源的極限。在長期縱容集水區水土保持的破壞以及極端天氣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致命一擊下,南台灣最近正面臨著空前的缺水危機,環保人士往年警語成了現在進行式。不只南台灣,中台灣與北台灣也早已面臨水資源的這道極限,往年常於旱季時要透過限水、調水,以及乞求上蒼下一場豪大雨以度過缺水危機。某些縣市更是靠著超抽地下水,年復一年地卯吃寅糧而不知大限將至,其中如彰化縣政府,更是極力爭取高耗水高污染產業之落腳,把自掘墳墓的蠢行當作政績炫耀,有如金庸小說中發狂後的慕容復,令人無言以對。

山林水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生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