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一個多月前,環保署召開一場專家會議(見附件),討論PVC/PVDC保鮮膜是否禁用的議題。在專家討論前,先讓列席的正反兩方就爭議點發表意見。當然,經濟利益受到此政策影響的業者代表照樣在會中強調他們現在所使用的保鮮膜塑化劑不是鄰苯二甲酸酯類(這沒錯,但其他塑化劑不代表就不具毒性),以及廢棄物氯含量和焚化爐生成戴奧辛無關的謬論等等;而我們也把握時間提出我們的看法(見附件)。之後,專家們開始要閉門討論(又是決策過程不夠透明的一例),於是正反雙方的列席代表只好到會場外等待並繼續交峰。令人驚訝地,業者代表之一竟坦承,PVC遲早要被淘汰,但不能用政策干預手段。他認為我們對產業不夠專業,如果PVC被淘汰了,那麼多的氯要送到哪裡去?
其實這種說法並非第一次聽到,因此不夠專業的我們能夠充份理解其語焉不詳的言外之意。氯氣是由電解海水而來,過程中還會伴隨產生另一項產品,就是俗稱燒鹼的氫氧化鈉。其實這鹼是清潔劑的重要原料,而這位業者代表認為清潔劑不可或缺,所以如果PVC被淘汰了,他煩惱著伴隨著燒鹼而生的這些氯氣或鹽酸等含氯物質,要拿來做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一種思考方式就如同上述,要為氯找出路,而找來找去可能會認為,PVC這種用途廣泛,可製成許多非必需品(需求是藉由廣告刺激而來,而非來自內在真正的需要)的含氯材料,正是最好、最具彈性的出路。於是我們就看到如今這種景象,各式PVC產品伴隨著「必需」的清潔用品充斥 在我們生活中,PVC對環境的危害正是為了平衡我們對於個人清潔衛生的需求,另類的酸鹼平衡。
但是,另一種思考方式則是檢討,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清潔劑嗎?在還沒有這些大量製造的清潔劑出現之前,我們的老祖宗是如何清潔身體?其實清潔劑所產生的河川汙染問題更早受到社會關注,各式替代方案也早已存在,我們是可以大量減少這些用鹼加上來自原油的人造油酯所生產的清潔劑的。比如海鹽可用來潔身(因為海鹽裡就含有鹼),而刷牙可以直接用牙刷慢慢刷而不用牙膏(唾液本身就有潔牙抗菌作用),茶渣、豆粉、咸豐草(含有植物鹼)或柑橘皮(含精油)等 可用來洗碗。
即使我們太習慣用市面上那些清潔用品,用量也可以大幅減少。這些清潔用品的業者,為了刺激消費,用廣告讓大家以為牙膏要擠一條鋪在牙刷上,清潔身體或洗衣服時要出現許多泡泡,才能洗乾淨。其實不然。刷牙時牙膏可以只擠一點點,甚至如前述不用擠,洗澡時肥皂也可以不用抹太多,易生油脂的部位抹抹就好,其他部位用水及毛巾搓搓洗洗即可。現代人生活在廣告虛構的假相中而養成了過度的衛生習慣,結果卻造成處處汙染,毒物到處跑,甚至用含有有害成份的清潔劑在清潔身體,這樣還算衛生嗎?
PS.近幾年有人在推廣用廚餘做的酵素(見附件),既可當液肥,也具清潔作用,但需與清潔劑混合使用。我們依樣畫葫蘆做了這樣的酵素,將之加入一罐已經見底的洗碗精瓶子 中,結果又是一罐滿滿的洗碗精,同樣按一下瓶子的壓頭,出來的量仍具有和未稀釋之前同等程度的洗淨效果。
◎本文簡版刊載於5月14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 發表日期:2012年6月1日。